■王青道
中國會議業發展這么多年,還沒有任何一個年份像2015年一樣,亂象紛呈。會議行業是實操性很強的行業,無論是作為運營管理工具的企業會議及活動,還是作為行業、學科交流工具或者平臺的社團會議,都沒有必要太虛張聲勢。拿“互聯網+會議”來說事兒,也有些過了頭。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還是不“+”,或者說怎么“+”,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問題,非要說出一百個花樣來,恐怕也不容易。所以筆者不知道,這種在表面上大做文章的現象還能持續多久。
那2016年的會議業又將會怎樣?在此筆者預測五大看點,與業界分享。
一是O2O。2015年是中國會議在線平臺最熱鬧的一年。2014年算是預熱,2015年達到高潮——給人的感覺是,除了O2O,中國會議業什么事兒也沒有發生。關于中國會議O2O到底能走多遠,是業界十分關心的話題。沒有人敢輕易地給一個新生事物下結論,因為搞不好會落下“沒有未來眼光”、“太過保守”等不利的名聲。在前段時間舉辦的一次小型交流會上,當有人問酒店集團“會議O2O給你帶來了什么實際利益”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說話;再問“O2O確實對你們沒有幫助嗎”的時候,大多數酒店的朋友表示“我們在觀察”。實際上,你只需要問問自己,多半會有答案:會議在線平臺到底為會議業解決了什么難點和痛點?如果你是從業者,你從中得到了什么益處?
關于會議O2O能走多遠的問題,與中國會議市場的結構有關。會議O2O市場價值的基礎是中小企業會議市場,前提是不僅這個市場總量大,而且還可以被互聯網標準化、模塊化。可后來的運作情況卻與先前的描述相去甚遠。怎么辦呢?那就開始尋求新的突破,擱置自己的在線優勢,到客戶那里與線下的會獎公司同臺競爭;再就是完全改變思路,向金融領域進發,充當會獎公司資金的提供者。筆者在想,如果這條路走通了,那么究竟是金融業的成功,還是會議業的成功,再或是別的什么業態的成功?筆者不知道,但離塵埃落定的時間不會太遠了。
二是會議技術。筆者清楚會議技術很重要,但沒有料到技術在會議行業也會被炒上天。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會議運營管理及服務的各個環節中,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完成很多靠人工無法完成的工作,還可以讓枯燥的會議運營管理及服務,甚至連參加會議這件事兒,都變得很好玩兒,進而讓更多年輕人熱愛這個行業,讓更多參會者享受開會的過程。這是值得努力和期待的事。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目光轉移至那些默默地為會議業貢獻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的人和他們的團隊身上,并為他們送上更為熱烈的掌聲。
三是經濟下行與市場波動。會議市場既與國家、全球的總體經濟走勢有關,又與不同行業的市場變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筆者看來,經濟下行對會議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中低端制造業受挫是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部分市場對于會議產業的貢獻本來就不大。好消息是,中國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現代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持續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服務業所占比重突破50%。這無疑為會議業未來發展帶來利好。另一方面,只要中國GDP保持一定水平,就不用過于擔心會議市場會變得很糟糕,因為會議市場波動的曲線總體上是與GDP相同的。
四是會議價值的回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會議組織方與參會者群體對于會議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接近于它的本來面目——追求會議內在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被價格或者別的東西所左右。粗放式的辦會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盡頭。
五是會議體驗問題。會議目標的實現、流程的通暢性、服務的標準化與模式化,這些會逐步變成“標準配置”。會議參與者各方的體驗,如線上的交互體驗、線下的場景體驗、專業服務與流程服務體驗等,將成為決定會議品質的關鍵。
當然,從關注會議目標的達成,到關注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關注參與者各方在會議中的感受,這需要一個過程,但必須要馬上開始。
(作者系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會議》雜志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