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5日訊 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名譽主席、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陳先進在日前在“第七屆浙江會展經濟論壇”上表示:我國會展產業加快發展,辦展環境不斷優化。但在從規模化發展轉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道路上,所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
會展產業日漸形成 市場加快發展
陳先進稱,我國會展產業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具體表現為辦展主體多元化、場館投資多元化、服務模式多元化,市場相當開放。
同時,企業經營國際化。國外展覽公司在我國設立辦事處、代表處;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品牌展移植到中國;在會展企業發展中出現了收購兼并和資本運作。去年一年,整個亞洲一共是15個收購兼并項目,中國10個,占到三分之二。
陳先進指出,我國會展項目和企業愈發優質。全球共有900多個UFI認證項目,中國大陸地區從2004年的20個UFI會員增加到2013年的84個,增長非常快。而展會認證數,從2004年的22個增長到2013年的64個,數據說明整個國內的企業和項目如今都已接近國際水平。
審批制度放開 不斷優化辦展環境
據了解,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舉辦展覽活動不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行政許可,這也是國外展覽市場化、產業化的重要前提。審批管理制度不完善、手續繁雜導致審批時間長,特別是多頭審批造成了多頭辦展、重復辦展的不良后果。陳先進稱,在2002年10月國家正式取消了國內展覽會的審批制度,國內展不需要審批,登記就行。2004年,展覽公司開始對外資開放。2013年新審批制度開始改革,采用備案制,放開了國際展會審批中很多限制。
陳先進指出,全國省、市一級政府會展管理部門有74個,會展協會組織49個,會展機構9個。這些機構、組織從制度上保障了會展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外,各地出臺相關鼓動辦展政策,為展會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
由“大”到“強”轉變 挑戰依舊嚴峻
盡管如今中國會展業已取得長足的發展,但從會展大國變為會展強國還存在諸多問題。陳先進指出,無論從政府、展館、組織者,還是服務供應商,都各自面臨新挑戰。
首先中國政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轉變職能。陳先進稱,中國政府需要從一個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身份,轉變為專業裁判員。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政府不能肆無忌憚的像過去一樣沖到市場里面,跟大家一起去辦展會,而要學會將“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互相配合。
對展館來說,中國展館太多,供求關系可能會出現一個相對短時間的不平衡。場館一旦建好,投資者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愿望:盡快把投資要收回。不止出租場地,還要自己來辦展,既做房東又做房客。在此前提下,如何維持整個市場的公平性和市場競爭的客觀性是未來展覽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而對展覽組織者而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怎么真正能像我國經濟發展一樣,從數量轉變為質量。據統計,今年,上海整個展覽數量增長是負的,但展覽面積是正的,陳先進認為這將成為一種常態,怎么從數量的增長變成質量的增長,如何把中國從一個展覽大國變成一個展覽強國,這是展覽組織者面臨的考驗。
那么作為其他的服務供應商所面臨的考驗則是可持續發展。陳先進稱,現在展覽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用心思太少,一個展覽會做完以后一大堆垃圾,對整個環境影響非常之大。
由此可見,我國會展業未來仍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攀升,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的基礎上,逐步從規模化發展轉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