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張珺很忙。在約定的專訪前半小時,他還和公司高管開了一個業務短會。再往前一小時,他剛剛從上海飛回武漢。
武漢尚格展覽集團在業界已很有名氣,即便拿到全國去也是響當當的一塊牌。然而,其董事長張珺覺得,這些都是他和他的員工努力創造來的。于是,他們不能停下忙碌的腳步。張珺說,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努力、堅持、執著,就是他們成功的方式。18年來逐漸形成尚格的“十六字”精神志存高遠,曠朗無塵;堅忍不拔,生生不息。
這也是尚格展覽的企業座右銘。它來自山海經中的典故“夸父逐日”。
鎖定目標廣告業走出會展大腕
尚格的標識為“sungoal”,黑紅色的字體交融,字面意思為“太陽和追逐”。“那是我們董事長一眼挑中的LOGO標志。”這是尚格員工人人都知道的事。
這個目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了嘗試和轉變。最初時,張珺下海,走的是廣告業的道路。
回憶起當年下海創業的事,張珺用了“冒險”兩字。1993年,剛走出大學校園的他專業對口,進入一家省級媒體做記者。那時這個職業讓人很“有面子”,辭職創業確實需要很大勇氣。
張珺最終還是這樣做了。他下海注冊了自己的廣告公司,規模很小,只有3名員工。“我在漢口利濟北路租了一間14平米的小辦公室,就算開業了。”
不過起步時很順利。創業沒多久,張珺就看中卡拉OK在當時老百姓娛樂生活中的火熱程度,與電視臺合作,策劃舉辦了“鐳射歌曲電視大獎賽”。同時,他利用這次大獎賽的機會針對性地招商,得到一家無線話筒廠商的巨額贊助,為他的公司帶來一筆不小收入。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廣告業如此好賺,應乘勝追擊,可張珺沒這樣想。“只有尋找一個新興行業作為創業的終極目標,才能讓公司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此后,在一次廣東的訂貨會上,張珺受到啟發,發現了會展的經濟效應。目標就此鎖定,他也成為武漢最早闖入展覽業的創業人。
首展虧五六萬 總結教訓成為領頭羊
鎖定目標后,張珺也遇到過挫折。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我一開始就沒摸準門道,吃了虧。”1996年,武漢甚至沒有專門的會展場所,張珺初次嘗試辦展,選定了武漢港的售票大廳,舉辦了首屆全國鞋類鞋材皮革商品展覽會,這是尚格的第一展。“這場展會我虧了五六萬。”張珺笑著說,當時沒經驗,到處做廣告,派人去外地招商,這些都花了不少資金,以至于賺得不如花得多。
在這次初嘗經驗中,張珺總結出了舉辦會展的方法。“舉辦展覽分為展前、展中、展后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做法。”張珺意識到,廣告投放在展前要投專業刊物,吸引展商,展中要投到大眾媒體,吸引人氣,之后還要為展商跟蹤服務。到外地招商,應招聘當地人,不僅效果好,還能節約大筆開支。此后,張珺的展會越辦越順,越辦越大,這條路一走就是18年。
“對于一家民營企業來說,18年真是不容易的事。”張珺有些感嘆,根據全國最新的統計資料,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尚格卻在如此高的淘汰率中活了下來,成為行業領頭羊。
展地變化 72小時500家參展商大轉移
說起引以為豪的華中車展,張珺忍不住想起今年車展上的一場壯舉,用會展業內的話說,那是全行業的一次奇跡,也是尚格危機公關能力的真實寫照。
今年5月,第十屆華中車展定在武展舉行,開展前三天,張珺作為主辦方得到消息,政府要重新整理新武展門前的搭建物,車展需移師到武漢國博中心。“當時,我的腦子嗡的一聲,只有三天時間哪來得及。”張珺記得得到通知時,已有展商開始搭建展區,也有不少展商將展出的產品運到了武展門口。
很快,張珺整理好思緒,通知所有展商停止一切布展工作,轉移到國博。“這不是簡單的轉移,還有很多解釋和處理工作。”張珺說,移師新國博后,展商原定的展區地點發生了改變,展位的大小及方位,以及價位都會發生改變。這無疑讓參展商感到非常惱怒。另外,前期做的大量宣傳工作也全部作廢,要重新投廣告通知觀眾前往新的展館觀展。
張珺算過,今年車展的品牌有百余家,參展廠商有500多家,“僅門票和另外發廣告的費用就讓我們至少損失了三四百萬元。”好在,車展最終取得空前效果,不論觀展人數還是現場成交額都創歷史新高,許多前期感到不滿的參展商也連連贊嘆。
直到現在,尚格員工一提起這次車展驚心動魄的72小時都還緊張不已,他們都說,遇到困難不放棄,才成就了華中車展的輝煌。
華中車展的成功壯舉,對尚格而言是值得記錄的一筆,但對張珺來說,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
“未來,我還會繼續讓公司向全國擴大,全面推進連鎖辦展模式,逐步走向資本化運作的道路。”張珺笑著說,作為武漢的本土企業,有人問過他關于新楚商精神的含義。他認為,湖北企業不該滿足于立足本地,更應該放眼全國,專注并執著地堅守一份事業,把新楚商精神帶到全國各地去。
原標題:創業路上追逐夸父精神 目標廣告業走出會展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