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成都世紀新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的展覽業(yè)務增長了20%。”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展覽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總經理左霖向《中國貿易報》記者表示,不出意外,今年業(yè)績應該比較樂觀。
在左霖看來,2015年,隨著其他城市新展館的落成,一些大型展會落地成都可能更難。但這也為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敲響了一個警鐘——必須策劃更多自己的展覽項目。
左霖強調,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舉辦自辦展的前提是一直秉持一個信念:絕不涉入在成都會展中心舉辦的已有展覽項目,不對已有展會造成沖擊,而是要開發(fā)新的或差異化的展覽項目,填補西南市場空白。
在左霖看來,從傳統(tǒng)會展模式道路上走過來的會展業(yè),處在移動互聯(lián)網新技術的“漩渦”中,有些人還在觀察,但他們終究都要進入這一“漩渦”,否則將被淘汰出局。
據介紹,目前,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已進入新媒體運營服務模式。
企業(yè)文化建設
在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內部有一種說法:公司像一鍋已經熬了很久的老湯,一個新人放到里面熬一段時間,出來就是一個合格的展覽人。
這個比喻很有“成都味道”。7月下旬,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有100多位員工參加了拓展訓練,這是企業(yè)對骨干員工的一種培養(yǎng)方式。左霖很注重她的團隊,在與她的談話中,“團隊”是出現最多的詞。
在2013會展·風尚·大典上,成都會展中心的團隊表演讓業(yè)內人士驚嘆之余又多份猜測:這一表演應是專業(yè)演出制作公司設計的,且費用不菲。左霖也很滿意那次演出,她向記者透露,2013年的那次演出,從腳本到編劇再到制作進而到演出,全由內部員工自己完成,費用僅幾千元。
從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官網上的公司發(fā)展歷程,便可看出其文化韻味。在“歷史;未來——展覽總公司發(fā)展歷程” 的標題下,分為3個標題,介紹了展覽公司的建立、發(fā)展和當下。介紹文字凝練中透著向上的精神,尤其結尾處的文字:16年前,會展人的夢想乘風揚帆;16年后,會展人的傳奇未完待續(xù)。令人看后既有很多感觸又充滿遐想。
走進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辦公室,記者就其被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參觀中發(fā)現,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的企業(yè)文化體現在每一處。公司辦公室設計簡潔,其LOGO墻,已成為業(yè)內人士參觀考察后的“合影墻”。
移動互聯(lián)建設
“為了讓觀眾更方便地查詢展會資訊,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特意打造了官方網站以外的服務型互動網站。”左霖強調,之前他們對微信平臺也存觀望態(tài)度。但在無錫舉辦的2014年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上,她被外資展覽公司建立微信平臺做的公司介紹深深觸動了。
此時,左霖強烈地意識到,會展業(yè)新一輪的競爭不僅在資源、服務上,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lián)平臺的建設。于是,建立微信平臺成為今年的當務之急。公司宣傳企劃部都是“80后”、“90后”的員工,在設計新展覽網站的同時,也承擔了設計微信服務平臺的工作,并繼續(xù)更新、使用微博平臺。
左霖強調說,微信平臺不僅可以每天推送關于展會的最新資訊,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為客戶推送行業(yè)資訊。比如孕嬰童展、婚博會等B2C類展覽項目,微信平臺可以發(fā)揮更多的服務性功能,實現互動營銷。
左霖毫不隱晦,此前她認為微信只是新興的朋友間聯(lián)絡的通信工具。但現在,通過微信的平臺讓她看到,會展業(yè)新的競爭方式:誰做得好,誰用心做,誰就能夠贏得客戶的認可。在為客戶提供服務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捷徑,只有更多的投入,才能讓客戶看到服務水準的提升。
成都會展中心展覽公司宣傳企劃部的員工向記者透露,他們部門的工作量很滿,因為設計部分需要更多的溝通與交流,重視細節(jié)的左霖會對每一個設計提出修改意見,許多方案都在不斷修改中完善。
左霖認為,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革新,其他行業(yè)都在進步,電商的發(fā)展更是走在最前端。因此,會展業(yè)在新媒體新技術上的“觸角”一定要敏感,此外沒有更好的選擇。現在,她也在不斷學習使用微信平臺。
左霖表示,微信擁有那么龐大的用戶群,用好微信平臺是會展業(yè)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