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吉林省展會數量每年以約15%的速度穩健增長,會展業的專業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
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會展業不僅自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發展。
5年來,展會在繁榮經濟的同時,對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市民人文素質產生了巨大的“裂變”效應。
歷經5年淬煉,被譽為“城市的面包”的會展業漸入佳境,2015年,吉林也在世界面前“秀”出了魅力——
7月,第十二屆汽博會如約而至,觀眾累計達67.2萬人次,成交額達57.25億元;
8月,第十四屆農博會驚喜連連,簽約金額達164.3億元,首日超20萬人參觀;
9月,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又現輝煌:參展客商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投資合同項目325個,引資總額達2201億元人民幣。吉林作為東北亞區域經濟核心增長極的吸引力、輻射力越來越強……
會展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5年來,吉林省展會數量每年以約15%的速度穩健增長。數字背后,更有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兇猛”涌動,“會展業+”正以1∶9的輻射力向相關產業釋放“加速度”。
壯大品牌展會——會展產業走出“步步驚喜”
5年來,吉林省會展業的專業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水平頻頻“提速”。通過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汽博會、農博會等品牌展會,給置身其中的企業帶來了重大機遇,豐富了吉林產業集群,完善了行業產業鏈。
【鏡頭】“5年前,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展會只有30多個,2014年共舉辦展會82個,2015年達到90個。手捧一張張越來越熱的‘城市名片’,展館的硬件設施也越來越好。現有9個展覽大廳,面積10萬平方米, 可設置5000個國際標準展位,并有占地1.55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場,為各個展會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展示舞臺。”作為吉林省會展業近年來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長春國際會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隨著政策、服務等方面的辦展環境不斷優化,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舉辦各項展會80多場,展會成交額達10多億元人民幣。”長春維達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用業績數據來佐證受益于會展經濟。
【亮點】會展業界人士眼中的吉林省會展業“發展與潛力”,其實正是吉林省會展業近些年發展的見證。
“十二五”期間,全省擁有二級以上展館16座,展場總面積90.2萬平方米,涌現出了一批如長春百瑞國際會展集團、長春盈和商務會展公司、長春維達展覽公司等優秀企業。截至2014年底,全省會展業企業主體有195家,年累計辦展超過1000個展位的會展公司達26家,長期服務會展活動的廣告公司、策劃公司、傳媒公司、搭建公司、物流公司達200多家。不止如此,目前在吉林省舉辦的各類展覽和會議中,80%以上采用市場化方式運作,專業性展會占全部展會數量的90%以上。
會展業像一扇“窗戶”,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新老朋友在吉林相逢,熟悉吉林,愛上吉林;臺上臺下,熱鬧之間,吉林也不斷向世界“發聲”,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張力。
伴隨“國際范”越來越足,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不再是吉林唱“地方戲”、中國唱“獨角戲”,而是東北亞乃至全世界的博覽會,成為助推長吉圖、振興大東北、繁榮東北亞的最大舞臺。長春汽博會也一躍晉升為中國車展前三甲,成為長春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加快長春汽車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快速壯大的重要平臺。
釋放“乘數效應”——推動經濟增長節節升
會展經濟作為“世界三大無煙產業”之一的“誘人面包”,正在被吉林省發酵得越來越大。僅2014年,全省會展業直接產值18.45億元,帶動的相關產業收入達到170多億元。
【鏡頭】2015年9月14日,秘魯共和國駐中國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納伊和秘魯企業代表再次來到吉林省,就落實東北亞博覽會成果進行深度交流和洽談;次日,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與秘魯企業合作開發的瑪咖飲料正式上市,跨越幾萬里的合作成為吉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國際合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從農博會到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長春的本土品牌“天景”格外搶眼,一幢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天景玉米小屋”更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天景公司董事長曲廣深說,展會拓寬了他們視野,5年來,“天景”每年參加展會都有新變化、新產品。如今,天景要爭當“發展現代農業的排頭兵”,要從傳統生產型企業向服務貿易型企業轉變。
【亮點】會展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培育新興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從一組數據窺斑見豹,可以推算出展會對地方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從第四屆到第九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累計簽約項目1581個,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5年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項目對接的合作領域不斷深化,汽車、石化、農業、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一直是吉林省吸引域外投資者的重頭戲,碳纖維、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逐漸變得炙手可熱。
5年來,汽博會無論是展館規模、展車質量和數量還是參展人次,都逐年攀升,對促進吉林省汽車產業與國際、國內著名汽車廠家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汽車產業地方配套率和相關產業融合度,加大汽車產業領域的投資合作功不可沒。
農博會創辦以來,參會人次節節攀升。第十一屆農博會10天展會參觀人數超過190萬人次,創國內外同類展會之最。它更成為吉林省乃至全國展示農業成果的核心平臺,為千千萬萬個農民點亮致富之燈。
近年來,各種展會帶來的游客數量逐步增加,東北亞游客已占全省入境游客70%以上。
迸發民間活力——“悅動”城鄉百姓
展會就像是一個支點,通過支點的撬動,既塑造了長春乃至各市(州)的城市新形象,還“悅動”了一城百姓。
【鏡頭】“農博會就是我們的科普大集,選啥種子,還有啥新技術能用上,每一次來都給我們驚喜。我們就是來淘金的。”德惠市大青咀鎮新興村農民宋傳洪吐露心聲。
“農博會就是大賣場,有多種多樣質優價廉的綠色農副產品供選擇,還能讓我們感受到現代農業的魅力。”這是市民的普遍感受。
“農博會是一個商業大舞臺,我的苗木科技試驗場從無到有,品種從5個發展到100多個,年銷售額從3000元躍升到300萬元。”長春市雙山果木科技試驗場場長王奢對展會贊不絕口。
【亮點】汽博會、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農博會、民博會、教育展、長春書市……提起會展活動,老百姓都能說上一連串兒。展會已成為百姓共同分享的一大盛宴,并融入到百姓生活的點滴中。許多外地或外國客商,還通過展會充分了解到了吉林省的市場,從而扎根吉林。
5年來,各式各樣的展會在繁榮經濟時,另一無形價值是對展示城市形象、凝聚人心、提高市民人文素質產生了巨大的“裂變”效應。普通人在自己小舞臺上的參與、奉獻,讓吉林充滿溫度和活力。比利時星際集團總裁簡·保羅·莫卡就曾稱贊:“來參加東北亞博覽會,感到長春真是個好地方。這里氣候宜人,市民熱情好客,相信外國商貿人士來吉林置業一定有很多收獲。”
精彩不只如此。透過會展這個窗口,人們看到了文化,在互動、互賞、交融中燦爛;經濟,在合作中繁榮。在這背后,吉林會展業與貿易、文化、科技、流通等正在融合中持續發展壯大,為吉林省重點產業走向國際搭建起更高更好的平臺。已內化為地方經濟“引擎”的吉林會展業,愈發精彩,值得期待。(記者 楊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