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專業批發市場的空間布局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靜報道:“廣州專業批發市場有幾百個,但大都業態低端,三現(現今、現貨、現藏)交易簡單,必須轉型升級。”6日,廣州市人大代表經濟專業小組對白馬服裝批發市場以及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進行了視察,并聽取了市商務委關于廣州商務發展、會展以及專業批發市場發展情況的匯報。視察中,有人大代表表示,廣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之路已十分迫切。
而同日,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廣州將優化專業批發市場的空間布局,將解決中心城區批發市場的物流問題。同時,隨著會展業的發展,今年廣州還將加強會展業發展資金扶持力度,扶持額度從去年的800萬增至1500萬。
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先天不足
根據市商務委提供的數據來看,日前,廣州專業批發市場數量占全國近7/1,市場商戶逾80萬戶,市場年交易總額約為8000億,其中,僅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就有158個,超百億市場更是達10個。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總體規模較大,集聚效應強,但也存在空間布局不合理、“三現”交易簡單、物商流不分離等問題。據悉,日前廣州80%的專業批發市場都集中在中心城區,給市區交通、衛生、消防造成巨大壓力。
中心城區的專業批發市場隱患重重怎么辦?在對白馬服裝市場進行視察的過程中,有人大代表就表示,廣州專業批發市場必須轉型升級,同時利用互聯網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形成品牌。而據了解,白馬服裝市場已從傳統的批發市場發展成為集批發、零售、電子商務、加盟于一體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該市場自2005年開始便每年投入1000萬進行硬、軟件升級改造,日前成效明顯。
“其實,專業批發市場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之所以遲遲不能轉型主要還是由于很多批發市場是自發形成的,先天不足因素太多。”現場,市商務委副主任林國強坦言,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如今物流、商流難分離,市場用地產權復雜,升級改造其實很難一步到位。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廣州將優化專業批發市場的空間布局,推進試點物流公共倉、中轉倉規劃建設,對市場的商流、物流進行分離。
會展業扶持資金增至1500萬
作為一個“千年商都”,廣州的會展業發展規模一直較大,影響力更是輻射全世界。去年,廣州重點場館共舉辦展覽392場次,展覽面積859萬平方米。除傳統的廣交會外,廣州的照明展、家具展、建材展等發展規模也居亞洲第一。
在視察中,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相較于綜合展,如今專業展其實更受市場青睞。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會展”也成為不少企業的新出路。
據了解,為促進會展業發展,廣州正準備出臺《廣州市推進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會展業發展資金扶持力度,今年扶持額度更是增加至1500萬元。此外,廣州還將進一步優化會展空間布局,加大力度培育、引進、服務國際品牌展會,會展企業。
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28.5億,超去年總量
據市商務委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3917.2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2345.1億元,進口1572.1億元。
在社會消費品上,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1.8億元,增長11.2%;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22885.9億元,增長9.0%。
此外,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28.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量;旅游購物商品出口454.7億元人民幣,接近去年全年總量,占同期進出口總值的11.6%;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240.7億元,增長57.2%。
而隨著“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的火熱,今年上半年,全市對海上絲路國家進出口880.7億元,增長33.1%;對陸上絲路國家進出口471.8億元,增長29.3%;南沙區進出口715.1億元,增長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