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李志勇 宋曉峰)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會展行業的發展再次成為關注熱點。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對全國400多個城市的統計,2014年共辦展8009場,辦展總面積達1.02億平方米。同時據商務部調查統計,2013年全國會展經濟直接產值達到3870億元,約占全國GDP的0.68%,帶動就業人數3500多萬人次。
會展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同時也存在結構不合理、政策不完善、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意見中首次全面提出展覽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其中,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展覽業組織建立合作機制成為其中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國內展覽業要向國際學什么呢?
完善的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不健全是目前國內展覽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例如在國內的展會上,一些涉嫌侵權、假冒偽劣的情況比較多出現,但管理的手段相對缺乏。
國際知名展覽公司,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劭闌對此頗有感觸,她說,曾有一些小型的展覽公司以非正規手段,例如盜用法蘭克福展覽的名義招攬展商,或是在宣傳資料中使用近似的文字信息模糊焦點等手段來打擦邊球,造成參展企業的利益損失。雖然法蘭克福公司和眾多被欺騙的參展商都對這樣的做法表示極不贊同,一直在努力防范這些欺騙行為的發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絕。
據介紹,發達國家在長期的展覽業發展過程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展覽法規。在德國政府部門中就設有與行業緊密關聯的展覽委員會等機構,對商業展覽會制定了各種管理措施,例如對展覽名稱給予類似注冊商標權限的保護。在英國展覽市場,包括展覽組織、展館場地和配套服務公司等,都有統一的配套的行為規范,由各自行業協會組織制定,對會員有指導和約束作用。
不僅是展覽組織方的侵權問題,國內很多展會的參展企業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也相對較多。周劭闌說,法蘭克福展覽對于參展企業的規模并不設定任何門檻,只要企業的產品符合展會要求就可以參展。但同時,法蘭克福展覽對于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則非常嚴格,不允許參展企業的產品有侵權、假冒偽劣等情況發生。
專業化的品牌服務
“展覽行業門檻相對較低,成立公司就可以招展,但主要競爭的是對參展企業的服務”,周劭闌說。
目前,國內展覽行業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拓展市場、增加參展企業這方面,“重招商、輕服務”的思想仍然比較嚴重。而這也造成了一些展會存在后勁不足,難以為繼等問題。
“以上海(汽配)展為例,今年它將從已使用十年的浦東新國際遷至浦西虹橋的新展館,整體展示空間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但面對眾多參展商擴大面積的需求,公司仍然考慮必須先保障基礎服務的落實與完善,所以并沒有放寬對展覽面積的限定及控制。”周劭闌說,服務是展覽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第一位的。
“國內不少企業借助法蘭克福展覽的平臺發展起來,其中一些從最初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已經成長為上市公司。法蘭克福展覽作為服務性的平臺,必然要為參展企業帶來收益,能夠推動他們的發展”,周劭闌說,“例如一家企業想要踏足新興市場,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參展,通過法蘭克福展覽的平臺,主辦單位可以按企業實際需要提供航旅、住宿、翻譯、海關、運輸、法律咨詢等各類的服務,乃至銀行、購物、餐飲等方面的生活資訊,幫助企業解決后顧之憂。”
周劭闌介紹,剛剛結束的法蘭克福展覽與汽車貿促會以及四川省貿促會合作的第二屆成都國際汽車零配件及售后服務展覽會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目前已經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汽車行業的重要貿易平臺之一,本屆展會整體規模達3.5萬平方米,邀請到逾650家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企業齊聚一堂,較上屆增長約13%。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說,會展行業要著重提升服務體系的專業化水平,提升活動策劃、會展運作和現場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制定專業化服務標準。
周劭闌介紹,隨著不斷的發展,參展企業自身的心態也有了變化。“以往參展企業多是使用標準配備的簡易展位、坐等客戶前來詢價,但現在我們的參展企業更喜歡自行設計搭建個性化的展位,以積極主動地面貌去吸引和邀請客戶,這就是一種改變。”
高效的管理
據了解,長期以來,展覽業一直未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進行管理,沒有形成統籌協調的展覽業管理體制,也沒有明確展覽業管理的牽頭部門。這種情況造成各部門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機制,政策把握和審批標準也不盡一致,政出多門。中央、地方會展業發展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宏觀指導和協調。
而與國內的展覽行業不同,目前發達國家的展覽業一般都設立一個唯一的、獨立的、權威性的展覽管理機構,如美國國際展覽營理協會、德國展覽委員會、英國會展業聯合會等。這樣有利于整合資源,統一協調,提高工作效率,規范展覽業的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儲祥銀說,國務院文件已經明確了新的展覽業管理體制,建立商務主管部門牽頭,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財政、稅務、工商、海關、質檢、統計、知識產權、貿促等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分工協作。
另外,目前世界上許多展覽業的大組織、大企業紛紛開始聯合,以期優勢互補,提升實力。因此,不只是展覽業的管理部門,展覽企業本身也開始改變小散亂的的情況,通過兼并與合作,打造品牌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