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曾里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掏錢。”這樣的互聯網盈利公式,在會展經濟上同樣適用。
突破會展業發展瓶頸,實現提檔升級,昨日,由湖北省會展經濟發展促進會主辦的“湖北會展經濟投資論壇”,吸引了包括九州通醫藥集團、卓爾集團等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參與。
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劉勇,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馬勇等知名專家學者,為湖北會展業發展建言獻策。
會展業要轉型升級“互聯網+”
把會展體驗做好就贏了
一年近700場會展,可是規模小、產值低,叫得響的品牌屈指可數。這,是武漢會展業的現狀。
最新的中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武漢會展指數排名全國第19位,落后于重慶、成都、長沙、合肥等城市,這與武漢在國內的樞紐地理位置與商業基礎嚴重不對稱。“想要取得突破,必須改變當前會展業結構不合理、政策不完善、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湖北省會展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羅毅倡導,辦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的展會,通過融通、智慧、綠色的方式,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特色,按照市場化的方式辦展,完成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
在“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兩大國家戰略背景下,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劉勇認為,未來長江中游城市將是會展經濟發展的首選地。
這個觀點得到了現場一位農產品企業家的認同,“不是不得已,我才不想往上海跑。北京的房價太貴、上海的菜不好吃,武漢做會展有自己的優勢”。“說白了,會展經濟就是體驗經濟,體驗好了,人家覺得你專業了,經濟效益就出來了。”這位企業家表示,這就要求從訂票、住酒店到會議流程整個鏈條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很專業。
武漢或可打造一流醫藥會展
“如果不做第一,那就要做唯一”
曾經成功操刀“褚橙”項目的本穡坊聯合創始人梅強表示,想要產品叫得響,就得打品牌,會展業也是一樣,湖北必須打造自己的品牌會展。湖北有“中國機電博覽會”、“食博會”、“農博會”等大型會展,但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上仍有限,曾經首創的動漫展,最后也是墻內開花墻外香。
到底要如何打造會展的品牌效應呢?
通過多年的品牌運作,梅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品牌的運作宗旨在于“如果不做第一,那就要做唯一”。
梅強說:“湖北無論在地域上、文化歷史上,都有自己在‘唯一’上的優勢。例如,我們有全國最大的醫藥物流商九州通醫藥集團,借助九州通的品牌力量,在武漢打造一流醫藥會展毫不過分,再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快速突破,提升湖北會展業在全國的地位。”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馬勇則認為,擁抱互聯網是一把利器。他說:“會展的功能和互聯網一樣,主要解決溝通的問題。在互聯網的視角下,會展產業要借用互聯網的盈利模式:跨界、做平臺、打造生態圈。用‘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掏錢’的互聯網思維,讓會展產業產生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