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0日訊 第42屆世界博覽會在意大利米蘭舉行,本屆世博會以“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 (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為主題,目的是尋找為全人類提供有品質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食品保障的可能性。
逸格天驕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柱近日去意大利參觀了米蘭世博會的各大展館,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這位中國展覽工程領域資深人士以專業的視角描述了觀感和體驗,并對中國展覽工程的發展有了深刻的解讀和深深思考。
展示手段國際化 彰顯普世價值觀
“米蘭世博會打破以地理位置或各大洲區域劃分場館的傳統,按照主題設計十幾條參觀線路并就此分配場館,所有的參展方場館面向同一條世博大道,展現食物從農田走向餐桌的過程,展示農作物培植、食品加工、食品配送和食品貿易的過程。”這是本屆世博會給李玉柱的第一個印象
本屆世博會參展機構分為官方參展方和非官方,官方參展方為各參展國和國際組織;非官方參展國為國際地區、企業、社團組織、意大利機構等。場館分為自建館、世博會提供服務的租賃館和圍繞同一主題由多國參與的聯合館。自建館面積為500平米、1000-2000平米、4500平米。世博會組織者要求各場館不低于30%的展覽場地用于綠化和舉辦室外活動,目標是使整個世博園不低于56%的場地為綠化和室外場地。
李玉柱稱,參觀本屆米蘭世博會最直觀的感受是,各國在展覽展示手段上更加國際化,盡管語言不通,但仍不妨礙展覽展示主題的理解。以德國、日本、韓國、阿聯酋、意大利、哥倫比亞等國家館為代表,恰到好處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以精良的短片向觀眾傳達了普世理念。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最大的特點是“有錢就是任性”,以阿聯酋館為例,展館外墻是沙灘紋路的弧線墻體,這個墻體采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按照人們一般的想法是燒成一塊一塊的耐火磚。但阿聯酋館將它燒成2米多寬,十幾米高一片一片的墻體,而且每一片外邊的紋路都不一樣,弧度也不一樣,組成了一個外形建筑,使整個場館顯得格外美觀大方。
米蘭世博會上的展覽展示的手段可以奢侈,也可以很樸實。俄羅斯館內現場展示的麥子經過高科技處理保存完整,一片片地呈現,很漂亮,令人耳目一新。而非洲兒童館,相對來說預算不多,卻通過簡單的展項,利用圖文講解、觸摸屏等手段,在規定預算內,將基礎的展示形式與模擬場景高度結合,打動人心。
巧妙的互動設計更是可以給參觀者帶來直觀的震撼。李玉柱拿出了在參觀德國館時領到的一個小紙板。外表很普通,卻有著豐富的內涵設計。李玉柱稱,這個小紙板是在他們在德國館外排隊是領取的,當時已開始還以為是用來納涼的工具。等到入館時才知道,整個的參觀流程都需要這個小紙板的配合。打開小紙板,四周分布著多媒體結合點,在參觀過程中,需要講紙板上的點與場館內的點對應,從而欣賞到多媒體的展示,充分調動了參觀人員的積極性。而在展館的最后區域,這個小紙板又成為臺上歌者的伴奏,場內大家紛紛隨著表演者的節奏打起節拍,臺上臺下融為一體,使人們參觀體驗十分飽滿。
展覽工程設計未來:高科技普及后的人文回歸
李玉柱介紹說,此次走訪米蘭世博會,以小見大的設計立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最為典型的是日本館的“筷子”和韓國館的“泡菜”,都是選取一個點來反映整個民族的飲食文化。而這種以小見大、由點及面的設計理念,通過巧妙構思,無需花哨的展示,就能用簡單直接的方式打動人心內心,引起共鳴。
科技發展到現在,高科技展示手段出神入化。多媒體、智能裝備以及時下熱門的互聯網+,在展會應用中隨處可見。但當科技手段日益普及之后,展覽會的展示、體驗將更注重人文回歸,真正能打動人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
世博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范疇的成果。逸格天驕副總經理李益稱,世博會的參展國,通過展覽工程企業和設計企業的相互配合,體現文化的融合。在這里,通過講故事來展現國家的軟實力。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講好故事,是世博會上展覽展示的重點。
米蘭世博會對中國展覽工程的啟示
據媒體報道,米蘭世博會上的中國館大氣、內容豐富,很受歡迎。但也有認為,中國館無論在主題演繹和展示技術上,都與一些國家優勢的設計和展示有很大差距。近年來,在展會中展臺倒塌的事件也時有發展。我們的展覽工程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李玉柱表示,我國當今的展覽行業制造水平并不差,但是沒有人投入資金,總價逐年降低,整個行業現狀是不看技術,只看價錢,因此干擾了展覽行業的生產品質。參觀米蘭世博會,所見到的高科技展示技術手段,我們基本上都可以實現。我們與國際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原材料和設計理念上。先進的原材料,因為沒有人肯投入資金,所以在中國找不到市場。而富有創意的設計理念,更是如今我們所匱乏的。在這次米蘭世博會的參觀過程中,最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場館,都創意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設計是展覽展示的基礎,一個好的設計,能很好的打動人。目前,在中國,設計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而一些好的創意表達,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制度制約,而被埋沒。如何讓中國設計走出禁錮,跳出山寨的框架,給予其更多的自由表達,或許是米蘭世博會帶給中國展覽行業的深深思考。(袁梓 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