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瑩
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SK)中國公司的行賄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牽出了眾多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國內不少醫藥公司也未能幸免,報刊雜志電視以及網上對這方面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媒體只是從各自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因為公安機關還在調查,還沒給出官方定論。
7月19日,在北京發行量極大的《北京晚報》用醒目的“如何‘包養’一場醫學研討會”作為標題,痛陳醫藥公司的斑斑劣跡,“非法借助旅行社大量套現,進而向相關部門機構官員和醫生大肆行賄,銷售鏈條演變成賄賂鏈條,藥品價格很大程度上被一再推高。其實,在那些能夠左右藥品價格的環節中,頻發的、變味的研討會也是推手之一。” 我們知道,醫藥公司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擴大市場份額,絞盡腦汁以俘獲開藥醫生的心,安排各地的醫生參加醫學學術會議,給知名學科帶頭人(一般稱之為“講者”)講課費,組織醫生旅游,參加展覽、搭建豪華展臺,設置抽獎環節,為醫生發表論文提供“支持”,等等,途徑不一而足。而贊助是其中最為常見的,贊助又和廣告、衛星會(指在大會期間,在午餐時間邀請醫生參加醫藥公司組織的產品推介會、說明會,往往提供免費午餐)、嘉賓發言、醫生差旅有著千絲萬縷、不能說的關系。
于是,醫藥公司的贊助也成了詬病的對象。可以預測,即將召開的醫學學術會議上,藥企將減少對會議的贊助。
贊助有玄機,贊助有無奈——有的企業提供贊助,但實際是為索要回扣和傭金,有的企業是被政府“打招呼”而不得不贊助。原來很多政府會議因為經費不足,就采取向企業攤派的方法籌集會議經費,國有企業和有求于政府的民企、外企就被“贊助”,成了贊助單位。尤其是政府主導型展覽,因為其質量欠佳,招展困難,眾多企業礙于情面被“參展”,也屬于贊助的一種。
贊助有點兒像過街老鼠。
好在有人說實話。8月20日,《中國醫學論壇報》發表了“必須理直氣壯地開學術會議”一文,就今后的學術會議還要不要接受藥企資助等問題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鐘南山坦陳己見,認為藥企資助學術會議無可厚非,藥價虛高怎能歸咎于藥企資助學術會議,按照RDPA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規定資助學術會議。鐘南山說自己取得的學術成績就得益于企業資助的國際交流。鐘院士的坦蕩、直率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機構組織會議,總會遭遇缺錢的窘境。籌集會議經費有多個渠道,贊助、廣告是必不可少的。這時候企業覺得贊助會議有助于擴大企業的影響力,推介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開發新客戶、鞏固老客戶,就會接洽組委會。雙方一拍即合,談妥贊助協議。主辦方就有了財力去邀請知名演講人、為參會者提供交流聯誼的茶歇、酒會、戶外活動、技術考察,往大了說是推動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往小了說是提高會議的質量,真正受益的是參會者;而贊助方想要的就是參會者對本企業的認可和好感。真乃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不是挺好的事嗎?
依筆者看,除非是內部會議,只要是對外開放的會議,無論收取會議費與否,贊助都有其積極的一面(索要回扣本就是違法亂紀的行為),其正當性不容置疑,且效果很可能要好于硬廣。很多會議有幫助青年才俊成長的項目,如“青年領袖論壇”、“明日之星”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資助。學術會議對老師和學生減免注冊費,背后也是企業贊助在起作用。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議、論壇、展覽,采用合意的贊助方式(比如連續贊助)來營銷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贊助普遍存在于會議和展覽,也是一種常態,我們絕不能對此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哪個不是大企業爭相贊助?贊助的門檻高低也似乎反映了一個會議的影響力和在這個行業的地位。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2013年年會的兩位主旨演講人美國前第一夫人勞拉·布什和希拉里·克林頓,分別是由Orbiz for Buiness 和Concur兩家公司贊助的,而2012年年會上,她們的夫婿小布什和克林頓總統作為主旨演講人登臺,也是拜Orbiz for Buiness和波音公司的贊助所賜。想想看,參加這樣的會議得多帶勁兒。除此之外,贊助在我們生活中也比比皆是。2002年5月13日,位于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設立“寶鋼經濟學教席”, 首位擔任該教席的是吳敬璉教授,捐贈教席是社會特別是工商業界贊助工商管理學院的一種形式。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這個名稱也十分直白,匯豐銀行就是它的獨家贊助商。李寧等體育裝備公司贊助中國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我們不也覺得順理成章嗎?
(作者系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