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口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會展雜志社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于2014年8月16日至18日在海口市隆重舉辦,本屆主題:繼承創新與會展文化。上圖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王志平。(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劉海偉 攝)
新浪財經訊 由海口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會展雜志社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于2014年8月16日至18日在海口市隆重舉辦,本屆主題:繼承創新與會展文化。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王志平在發言時表示,整體而言我國的會展業目前來處在一個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狀態,與歐美的展會相比,我國的會展業發展模式不清,產業滯后,發展方式多于粗放,主要表現在從制度的層面上看,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行業體系。
以下是文字實錄:
王志平: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和大家相聚在椰城,相聚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會展文化節自2005年創辦以來到今天已經舉辦了10屆,我有幸參加了幾次。會展文化節的影響立與日俱增,這說明會展文化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每年會展文化節都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式,有一個主題。今天我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和探討中國會展市場化的轉型之路。
當前我國會展業的發展環境正面臨著三個深刻的變化,一是世界經濟緩慢的在復蘇,自美國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由繁榮的頂峰跌落,連續五六年在復蘇的階段。二是中國經濟加速轉型,中國經濟告別了多年的高速增長,開始進入到結構調整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調結構、轉方式已經在各領域展開。會展業也是實現崛起,成為傳統歐美之外的世界第三。當前會展業的主要指標,無論是辦展的數量還是辦展的規模,無論是大型的展覽還是專業的展會已經被列入世界的之首,特別是北京、上海、廣東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他們都已經成為世界之最。最近我們對IBM[微博]等世界主要的機構進行展覽,表明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增長來源。就整體而言我國的會展業目前來處在一個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狀態,與歐美的展會相比,我國的會展業發展模式不清,產業滯后,發展方式多于粗放,主要表現在從制度的層面上看,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行業體系。從運轉的層面來看,市場秩序比較混亂,低水平、重復辦展的現象也比較普遍。會展產業鏈不足,人才缺乏,這些都是我們會展業發展的滯后因素。我國的會展業發展急需轉型升級。
縱觀國內外會展業的發展歷史,特別是知名展會國家的歷史,我們發現有相似的成長路徑,就是以市場化辦展為基礎,以專業化辦展為手段,以品牌化塑造為目標。在這里我重點和大家分享市場化轉型的認識和理解。一,中國會展業發展的市場化路徑已經明確,我國新一輪經濟組織全面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
所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在資源配置中的決策性作用。首先,市場在經濟增長中要發揮基礎性作用,所謂基礎性的作用主要是強調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應該來自市場,強調市場的力量被經濟領域全覆蓋,追求的是長遠的效應,是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市場配置資源很難再出現過去為了政績不計成本的大型建展館,多上項目的現象。展會的質量也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這種質量不斷的提升,是由市場機制來保障的。市場經濟遵循著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行為模式,市場經濟最大限度的調動了會展各環節利益主體的積極性,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取全產業展覽組織,展臺的設計,展位的塔搭建,物流的配送,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全產業效益的呼聲。由此推動會展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全產業的自主創新。換句話說,只有市場經濟才能真正的做到讓全產業一切創新的源泉充分的涌流。這是政府主導無法完成的高難度動作。
其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發揮決策性作用,看重的是市場供求關系形成的價格機制作用,長期以來,傳統的政府主導發展模式不僅擠壓了市場力量成長的空間,而且在全產展出什么,規模多大,誰來參展和為誰服務等諸多的環節政府進行了干預,做出了一些不應該做也做不好的事。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展館建設如火如荼,建成之后不用,一些展會開幕的時候熱熱鬧鬧,平時冷冷清清,這些現象表明,用政府的偏好代替市場就是用主觀意愿代替了客觀市場的需求,結果顯而易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根據這個決定,政府和市場的職責邊界將逐步的理清,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將會被公平、法制的法規建立。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在展館的建設、展會的組織、展商的邀請、展位的價格等等各環節充分的發揮作用。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會展業的發展一定會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中國會展業的競爭將不再是由政府主導型展會和商會的競爭,也不再是主辦單位規格高低的競爭,也不再是出席嘉賓席位高低的競爭,而是市場生存的競爭,是大浪淘沙的競爭,只有經得住市場的競爭,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里和快速反映力,只有經得起參展商和采購商的挑剔檢驗,只有像愛護我們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我們的聲譽,一個會展項目才會被業內大多數的客商廣泛的認可,并獲得頻頻的參與。
二,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業去行政化,將加快市場化的轉型進程。政府的決策和行為對市場的健康發展是重要的,政府的職能轉變不是政府對會展業的放任不管,而是政府有管有放,政府對會展業的支持手段應該更加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和會展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政府在市場規律當中不應該是市場競爭的利益主體,而應該是公平競爭的監管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矛盾的協調者和公平市場的保護者。
當前,我國國家會展業的發展還處在由大到強的轉變過程中,是由從粗放型的量的擴大向注重內在質量的集約式發展的方式轉變過程,截止到2013年,我國五千平方米的展館已經超過了七千座,但是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形成品牌的展覽會很少,全球百名品牌展會大多數都集中在歐美,而我們國家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我國會展業的市場化程度急需提高,會展業內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依然存在,妨礙著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會展體系的形成,我國會展業的資源配置、地域布局、對行政的依賴程度非常高。會展經營者在與市場手段開展經營活動的背后,還隱藏著政府行業部門的依托,行政條塊對市場的分割,造成行業內市場競爭不充分,影響著行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前,由中央統一部署,國家商務部牽頭負責的清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基本清理了將近400個政府主辦的展會,展覽會的審批管理制度和財政扶持措施的調整和完善,也在進一步的加強積極的推進。對會展業而言,長期困擾著會展行業發展的各自為政標準不一的問題將會得到徹底的解決。
三,行業自律公平競爭。會展業發達的國家都有著全國性的展覽行業協會,主要的職能是調控宏觀經濟,規范會展業,在政府和企業之間進行協調和溝通,引導約束企業的行為,提供行業服務。近年來,科技部、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等部門對會展的審批管理職責調整正在進行之中。我們商務部、中國貿促會對展會的審批管理的職責目前也在調整之中,加快組建全國性的會展業行業組織,承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的轉移下方缺失的行業管理和市場秩序規范的職責是十分必要的。
令人高興的是,由商業部和中國貿促會共同發起的中國會展業協會正在努力的過程中,困擾著展覽業界多年的國家行政組織缺失的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個職責邊界清晰,分工科學規范,組織協調有利的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三位一體的良性發展格局將會形成。我們中國展覽市場中,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將會得到充分的釋放,中國會展業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大家應該共同抓住這個機遇。
四、廣交會發展的實踐證明,市場化轉型能夠給展會帶來蓬勃的生機。了解廣交會的人都知道,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們的封鎖,中央政府決定創辦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正因為如此,廣交會一直以來就被視作政府展覽的典范,廣交會以前的模式和現在都被很多的地方政府借鑒。但是,經過58年的發展和自我變革,廣交會早已跨越了政府主導的階段,成為了順應市場變化與時俱進的展會典范。商務部發揮的是協調的職能,對廣交會的重點別不是展會的本身,更多的是利用廣交會全國最大的貿易促進平臺實現和體現中央政府在進出口貿易再平衡戰略,東中西協調發展,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等方面的政策意圖和導向。作為廣交會的承辦方,我們屢次進行了改革,目前我們早已完全實現了企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并且仍然在向縱深發展,這也是廣交會運作取得成功的關鍵。我們做過一個測算,廣交會對廣東的經濟拉動效益比國際上的1:9高出了很多,到會境外和國外專業采購商40多萬人,直接拉動就業人數13萬人,間接帶動就業人數200多萬人。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展。
我們深感自豪的同時也深知責任的重大,在今年12月31日展館將全部建成,明年2015年3月,這個展館將全部啟動,展覽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當年我們在上海的展覽面積超出400萬平方米,我們相信,這個展覽館將會發揮重大的作用,我們在天津投資的國家會展中心也正在有序的進行之中,屆時,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將在長三角以市場化轉型為基礎,精耕細作。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這個時代開放和包容,海納百川,這個時代蓬勃進取,我們愿意和業界交流經驗,廣泛深入的開展合作,共同的推進中國會展業的繁榮和發展,讓中國的會展業向中國的綜合實力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會展業之間,最后預祝第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圓滿成功,再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