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產業生態化”是“產業生態化”與“會展產業”的結合體。“產業生態化”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和理想模式,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標桿。它要求遵循產業生態學的基本規律,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運行規律來重新塑造產業生態系統。這就需要產業在發展中降低產業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設法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實現,亦即產業要在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互動與協同演進中取得發展。
“會展產業生態化”是“產業生態化”往會展行業的滲透。從狹義上看,“會展產業生態化”是指構建模仿自然生態循環的會展產業系統。從廣義上看,“會展產業生態化”指的是會展產業在一定的生態理念和原則基礎上,追求更高的資源利用率,要促進會展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建立物質與能量和諧流動的產業體系。因而,“會展產業生態化”要求我們更“系統化”、更“生態化”地看待和解決會展問題,在會展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會展資源的利用能力,有效減少浪費及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國內“產業生態化”多點開花會展產業生態化亟須啟程
我國會展產業正經受國內“產業生態化”的歷史性挑戰。盡管“會展產業生態化”相對國內業界而言還很陌生,但“產業生態化”早已不是新鮮事。在國外,羅伯特·埃爾斯于1988年最早提出產業代謝理論;在國內,則是劉則淵于1994年最早運用“產業生態化”概念。這些年來,產業生態化已在旅游產業、鋼鐵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醫藥產業、海洋產業、化工產業、汽車產業等多個領域展開,尤以旅游、鋼鐵等產業的生態化相對更為徹底。從目前看,“產業生態化”是有效解決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與協調性的重要途徑,是有效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新的產業發展理念與模式,是產業發展既遵循經濟規律又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必然選擇。
上述產業更早開展“生態化”的原因在于它們與資源、生態、自然、污染等的關聯度相對較高,資源整合、減少環境污染和能源循環利用等顯得更重要。不然,這些產業的發展幾乎與“可持續性”不相匹配。也就是在生態化過程中,這些產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會展產業面臨“生態化”挑戰
同樣,會展產業的“生態化”也不可忽視。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會展由于具有綠色、低碳等特點在現代創意產業中具有重要地位。該產業的產業鏈條長,輻射作用強,產業關聯度高,對相關產業(如交通、旅游、房地產等)的經濟拉動系數可達1:9。也正是如此,國內多數大中城市都特別關注會展產業。因而該產業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最佳“助推器”和經濟增長的最佳“加速器”。“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名城”等字眼頻繁地沖擊著公眾的視野。然而,盡管各級政府加大統籌力度,對會展給予了更多的政策傾斜和財力支持,盡管會展產業和旅游經濟、房地產經濟并稱為“新世紀三大無煙產業”,但我們仍可發現會展產業在發展中有不少問題值得關注。例如,一方面會展場館方興未艾,另一方面場館利用率參差不齊,甚至低得驚人,“產業規劃不夠合理仍無序擴張”反映了會展規劃的“不夠生態”;“企業過于追求展臺的奢侈裝修而不惜揮霍一次性材料”、“資源整合不徹底造成現場能源的嚴重浪費”、“節能材料的低比例使用導致會展大垃圾場的產生”等反映了會展產業在資源整合與循環利用方面的“極不生態”;“展示企業實力有余卻不夠低碳和環保”、“布展材料選取不合理導致現場觀眾閉眼掩鼻”等都表明產業在環保方面的“生態性”很難得到保證。因而,“會展產業不夠生態化”的嚴峻現實正在向業界發出挑戰。結合“產業生態化”的內涵,“會展產業生態化”則主要體現為“會展產業理念的生態化”、“會展資源整合的生態化”、“會展場館規劃的生態化”、“會展參展行為的生態化”、“會展產業鏈規劃的生態化”。可我國會展業在這幾個方面都有些不盡如人意。顯然,作為一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取得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更多地思考“會展資源整合”、“會展與環保”、“會展與生態”等議題,更多地營造“綠色會展”、“生態會展”、“可持續會展”等富有“生態化”特征的會展思維。
國際會展業生態化趨勢顯著
“會展產業生態化”正面臨國際會展形勢的嚴峻挑戰。近些年來,我國的會展產業無論是參展面積還是會展場館都有了明顯增長,在國際化方面也取得了進展。但我們必須承認,由于發展歷史、展會品牌化、管理規范化等原因,我國會展產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首屈一指的德國是我們借鑒的典范。德國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會展城市、會展中心和品牌展會。這既是多年發展的結果,也不能否認政府規劃的因素。德國會展業在產業理念生態化及其場館規劃方面都具有優越性。聯邦政府是德國會展經濟的助推器,但德國政府善于“有所為有所不為”。德國會展業主要遵循市場主導的管理模式,政府更多地在場館建設、交通配套等方面支持會展業的發展,而非直接插手會展中心的發展。被稱為“德國會展行業協會”的AUMA幾乎協調著德國展覽業國內外所有的展覽活動。AUMA除了在信息傳遞、數據統計、咨詢宣傳等方面“大顯身手”外,還在精確定位和盡力避免重復辦展方面起重要作用。隸屬于AUMA的FKM創辦于1965年,是重要的權威審計機構,在觀眾結構分析等量化分析方面具有透明性、權威性與公正性。政府、協會、審計機構各行其職,會展城市有序排列,會展中心市場化運作,品牌展會得到培育和建設,正是德國會展產業生態化運作的體現。在展廳設計方面,德國也顯示出生態化優勢。會展場館的水、綠化、太陽能等的利用,明顯都很有環境的責任感。德國的生態化技術為會展產業生態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會展標準與產業評價體系也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因而,如果中國會展業在生態化方面沒有明顯的進展,即便中國能成為會展大國,也不可能成為會展強國。
“環保展具生態化”初顯成效
“會展產業生態化”在我國雖還沒有起步,卻已在“環保展具生態化”方面嶄露頭角。在全球生態化潮流下,我國會展產業比以往更多關注產業規劃與產業鏈優化設計,更注重會展資源整合及參展行為的生態化。在當前展覽中,鑒于世界環保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背景,使用環保型和生態化展品展具的參展商開始增多。出現這種態勢,首先是參展企業環保意識明顯轉變。以往,更多參展商更多參展成本。一旦想到一次性參展成本,他們基本上就決定了材料選擇,很少會考慮環保展具。然而,隨著會展業的發展,他們中的一些開始有了全新的參展意識。因為他們明白,環保型展具的循環利用在多次參展中并沒有明顯地增加參展成本的總和,甚至可能明顯減少。更何況這樣的參展行為對社會與自然環境是“功在眼下,利在長遠”。同時,生產環保展具的技術水準是支撐環保展具得以有效代替一次性非環保材料的重要保證。僅有生態化理念而缺乏生態化技術,會展生態化沒法落實。雖然中國與歐美國家在生態環保技術方面還有些差距,但環保展具的生產也有一席之地。例如常州的靈通展覽系統有限公司,多年來積極推行“低碳、環保、綠色”的發展理念,致力于設計與創新而引領諸多企業實現中國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商務部提出“到2016年廣交會環保展具將從10%提高到30%的比例”之后,環保展具的未來將更有發展空間。目前靈通公司已有135項專利和3000多種系列產品,產品在國內展覽場館的市場份額達到90%,并且遠銷歐美等近9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總裁黃彪曾說過,“一個展覽會的結束,就意味著一個垃圾場的誕生”,因而“靈通公司不僅要占領市場,更要引導市場”。“靈通公司一年生產的綠色展具可搭建30萬平方米展臺,將這些為國家節省20萬立方米的木材豎立起來,則是一片浩如煙海的森林”。這種思維無疑會促使企業在積極推廣以鋁合金為主的綠色展具過程中,通過快速拆裝和多次循環利用而不斷降低參展成本,有效減少過于嚴重的材料資源浪費。國恩公司的法斯特環保展覽搭建系統也一直提倡“快捷、環保、低成本”的產品理念,和靈通公司等一起打造綠色會展。對于環保展具是否可滿足參展商和場館方的使用需求的疑問,相關企業認為這不是問題。組裝式的搭建已可在完善展臺方面進行多種組合,完成多種創意設計。這些展具在高環保、循環利用、快速搭建和創意造型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產品優勢。當然,組展公司和場館方的理念與思維也很重要。他們積極支持參展商使用和推廣環保展具,將對會展展具生態化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國內產業生態化的良好勢頭和世界會展產業生態化的整體潮流下,鑒于會展產業的資源利用及對其他產業的巨大影響,中國會展產業的生態化迫在眉睫。雖然中國會展產業生態化還不成氣候,但在局部環節已開始呈現生態化特征。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會展產業生態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更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產業突破。也只有這樣,隨著“再循環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等的不斷提高,中國會展業才能真正實現“會展大國”向“會展強國”的重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