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李凱來源:今日會展 發表時間:2016-01-04關注 次 | 查看所有評論
內容摘要: 2015年的場館運營,已經進入了新的競爭層面。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145個主要城市新建成與正式投入使用的展覽館總面積達到107萬平方米。這令原本已充滿“殺氣”的場館……
2015年的場館運營,已經進入了新的競爭層面。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145個主要城市新建成與正式投入使用的展覽館總面積達到107萬平方米。這令原本已充滿“殺氣”的場館間競爭,更多了些“硝煙”的味道。
根據統計,未來還將有一大批展覽場館投入建設或建成投入使用。預計2016年后將陸續有展覽面積總計超過120萬平方米的展覽館投入建設或列入規劃。
這意味著,今后的場館間的競爭將更加慘烈。
近年來,各地尤其重視土地開發和城市建設。以“新區建設”為例,目前,我國已批復14個新區投入建設,而這14個新區的成立報告里都含有會展項目。也就是說,會展已經成了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
針對這一現狀,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付睿認為,場館過剩與否跟目前會展行業所處的發展息息相關。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副教授藍星則認為,展館過剩這個問題在很多二三線城市是比較明顯的,在這些城市大部分的展館利用率只有5%以下,甚至有些只有2%,而正常的展館利用率應該在30%左右。
藍 星指出,當前很多二三線城市盲目上馬,新建成眾多展覽場館,空置的場館造成會展業被動發展的態勢,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會展業的發展需要有市場基礎, 一個城市具備辦一個展覽的能力之后,若缺少展館,經過調研符合會展市場需求后,再建場館才符合正常的供求關系。如果在供需關系倒置這樣一個意識和理念下建 造場館,必然會導致場館過剩的現象。
在業界看來,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推進,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將被改寫,會展業也不例外。近段時間以來,“互聯網+會展”成為會展業關注度極高的熱點話題。
成 都世紀新城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左霖認為,將“互聯網+”模式運用到會展運營這個層面是大勢所趨。如一些大型的會展中心可以建立官方的微信、微博平臺,投入 足夠的人力去做營銷推廣,將展會的時間、內容等具體信息放到這些平臺上進行宣傳,讓更多目標客戶能夠更簡單、直接的去了解需要的信息。
此外,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對展會周邊的餐飲、酒店、旅游、娛樂等信息進行推送,讓與會者在熟知展會情況的同時,對場館周邊的吃、住、行、娛樂等方面也有足夠的了解,這就是所謂的“會展綜合體”,也是在互聯網時代,市場競爭新模式下會展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常務副總經理方佩瑛表示,今后的場館的發展趨勢,將會向會展綜合體方向去發展。
近年來,隨著場館管理輸出模式的嘗試,部分城市從市場的角度考慮,愿意與有經驗的場館運營方合作。
“國家會議中心在運營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期間,利用和澳門相鄰的地域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嘗試一會兩地的新模式取得不錯的效果。”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副總經理周蓉介紹說,目前,珠海會展中心的餐飲和會議接待能力,為各種規模、檔次的會展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各地產業發展存在差異,而會展活動又要基于產業發展,因此管理輸出并不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需要雙方在大局上保持一致。
也 有持不同意見的業內人士表示,場館管理輸出贏在品牌和時機,最重要的還是品牌是否被業內所認同。同時,當地政府的配合也很重要。當地政府引進場館管理方, 一方面看中的是其知名度,即品牌;另一個方面是希望通過管理輸出方可以為當地帶來會展項目。但目前,個別會展中心的業主方并不能夠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來做, 這將導致合作不順暢。
因此,做好管理輸出:一靠品牌,二有資源,三就是當地政府的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事實上,會展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展館的發展需要依靠市場基礎及供需關系來決定。在互聯網時代,運用科學的管理輸出方式去發展“會展綜合體”,才是明智之舉。
(轉載自合作媒體-今日會展)
找展會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