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舞臺劇《紅樓夢》劇照。
2月28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2017南京戲劇節在寧開幕。本屆戲劇節將一直延續至12月,賴聲川、林奕華、陳佩斯、張國立、陜西人藝、開心麻花等名導、名角、名團的經典劇目將先后登場,為觀眾帶來30多場精彩演出。當天,香港知名導演林奕華帶著他的舞臺劇版《紅樓夢》出席開幕儀式,和觀眾分享這部他用現代視角解讀四大名著的收官之作。
2005年,一次合作洽談,對方問林奕華有什么項目可以長期做的,林奕華脫口而出,“四大名著”。憑一己之力,把四大名著搬上舞臺,野心不可謂不大。憶起往事,林奕華也笑了,“其實剛開始真的只是抱著一個僥幸心理,我當時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就想著先把路走出來。”
這一走,就是8年,其間盡管波折無數,但卻給觀眾留下了四部用不同視角解讀經典的舞臺作品。林奕華解讀名著,似乎總是能獨辟蹊徑,呈現作品另一面的特質。比如將于4月在寧上演的《紅樓夢》,竟用12位男演員來演繹大觀園的種種,對此大膽嘗試,外界自然爭議紛紛。
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林奕華面對質疑倒顯得很坦然,“一直以來,我的方式就是對話而不是還原。希望通過戲劇思考讓經典和現實發生關聯——文學價值之外,這些經典名著對現代人的現實意義究竟體現在哪里?”在林奕華看來,如果只是把老故事重說一遍,和現代人無關,那還不如不做,“我希望觀眾不要帶著老經驗走進劇場,最好是暫時忘掉一切,跟著我們的舞臺重讀經典,不是文字表象的閱讀,而是更深刻的文化閱讀。”
舞臺劇版《紅樓夢》共17場,但林奕華將段落順序完全打亂,以一個失寵瘋癲的滄桑婦人“賈太太”作引,將劇情引入一個名為大觀園又似警幻司的場景中,每一場戲盡管標明了原著中對應的回目,但臺詞內容卻并不限于這一回。王熙鳳成為貫穿全劇的脈絡。因為在林奕華看來,王熙鳳是全書中最為現代的一個人物,精明、能干、冷酷、手握大權、獨當一面、受寵同時卻缺愛。“她不僅僅是一個現代女性,同時也是一個現代男性,她身上有男性的部分,她從小也是被當作男孩養大的。”
《紅樓夢》有100多萬字,舞臺劇只有3個小時。如何能讓觀眾盡快入戲?林奕華用一首老歌破了題。
開場,林奕華特意采用了一首聽起來頗像廣場舞配樂的上世紀70年代流行歌曲《你把愛情還給我》作為序曲。“這首歌,現在的觀眾一定沒有聽過”,他笑著說。那時,香港流行音樂還沒成為產業,姚蘇蓉的這首歌也是他偶爾去看電影時聽到的,是那個年代名副其實的“洗腦神曲”,音樂一響,就有一種濃烈的俗世味道撲面而來,一下子把觀眾推進王熙鳳的情境里。
開頭的“鬧”,是為了反襯后面的“冷”。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表層之下,掩藏的人與人之間的角力,讓人心寒。
該劇由“90后”演員挑大梁,林奕華并沒勉強他們讀原著,而是讓他們聽上世紀70年代的流行歌曲,比如《美酒加咖啡》,看故事片《彩云飛》《迷魂記》等,認識心里的另一個自我。對此,林奕華自然有他的一套理論,“我不想做讓演員和觀眾看書識字的事,而是要讓觀眾從經典中看到當下的社會和文化。現代人是很分裂的,但觀眾一定要過這道關,娛樂是走向你,但文化是你要走過去。”
探求經典的現實意義,在《紅樓夢》中呈現的就是現代人的焦慮和困境。《紅樓夢》跟這種焦慮最相通的一點,就是“里面沒有一個男人讓女人幸福”。在這種主題下,林奕華選擇讓男演員來反串12金釵,“我就是要有一種“男性原罪演繹女性宿命”的感覺,因為男人不懂得女性的焦慮是什么。他們用著《紅樓夢》原著中的語言,在完全現代的場景中演繹,這種反差會讓觀眾思考。”
做了這么多年戲劇,林奕華覺得最大的成功就是能讓觀眾可以在劇中找到與之對話、與自己對話的樂趣。拆了紅樓,釋放了夢。敢于大膽嘗試的林奕華,自然做好了讓觀眾質疑的準備,他希望觀眾能到劇場來看一部“林奕華心目中的曹雪芹”,“舞臺就是一面鏡子,反射著你的生活,希望觀眾能在舞臺上看到自己。對于你們的困惑,我只能給出問題,但給不了答案。人生的路,本來就不是只有一條。”